当前位置:主页 > 世界之最 > 手机访问:m.whhjs.com

【图】建安七子堪称建安年间七位代表人物 孔融让梨成

来源:www.whhjs.com时间:2020-11-11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建安七子可以说是建安年间的文学发展的七位代表人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孔融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还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子,家学渊源。他除了文学水平高职位,还是位贤臣敢于就事论事,做个忠诚。

1、徐干——字伟长,东汉末年北海郡人

建安七子徐干是学术界最杰出的人物,他在中国哲学和文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和深远影响。魏道揆老师说,徐干聪敏很早就急于求学,非常勤奋。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他成为建安七子之一。

徐干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当时是一个独裁统治、政治腐败、军阀混战的时期,也正是改朝换代的时代。他的祖先擅长慈善事业,善行积德,并代代相传。对于徐干已经是第十代,并继续保持家族的荣耀。

徐干的生命以“清玄体道”而闻名,徐干在诗歌、散文而闻名。然而他的诗歌成就不是很高,因为钟嵘《诗品》把他放在下等品中,虽然可能是因为钟嵘把徐干的才能贬低了很多,但是从现有的诗歌来看,徐干确实比王粲和刘桢略逊一筹。徐干在词汇方面的声誉很大,曹丕也评价他的词汇量并不比张衡、蔡邕差。

2、刘桢——字公干,东汉末东平国人

刘桢是当时著名的文人,文风刚健清新,受到曹丕的赞扬,俩人常常在一起谈诗论文。但刘桢性格刚正,不会谄侍和巴结讨好,因此,发生两件看似平常而手握大权的曹丕却认为失礼、大不敬的事。

刘桢家教甚严,其父因酷爱文学,要求儿子也勤学苦读,认真写作,并认为身处乱世,不求出人头地,温饱则足矣。所以,刘桢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不巴结权贵,不巧取豪夺,又因他性格耿直刚强,遂在文学创作上尽心竭力。今存其诗十五首,赋多篇。

魏晋时代,由于传统儒教思想日趋淡化,作家可以随意抒情。刘桢的五言诗写得最好,从《赠从弟》中可以看出:“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成为建安七子之一。

3、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

陈琳在汉灵帝时,为国舅、大将军何进的主簿。当时,宦官擅权,何进欲诛宦官,太后坚决反对,何进欲召集地方豪强,引兵来京城咸阳,以此恫吓、劫持太后。陈琳力谏反对。

可是,何进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坚持从地方引兵入京胁逼,结果董卓率兵进京,自立为太师,废少帝,立献帝,社会动乱四起,加快了东汉王朝的覆灭。何进也在乱中被杀。何进死后,陈琳避难依附于袁绍。公元196年,曹操派兵围攻臧洪的盟友张超于雍邱。

此时,任袁绍东郡守的臧洪“徒跣号泣、求救于袁绍”,袁多与曹操新和,不予救兵,雍邱被攻破,张超自刎于城上。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文》,痛斥了曹操。曹操当时正苦于头风,病发在床,因卧读陈琳檄文,竟惊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头风顿愈。因此,陈琳为建安七子之一。

4、孔融——字文举,鲁国人

建安七子的孔融,他的仕途却并不顺利,曾任北海相,少府,大中大夫等职,于公元208年,也就是建安十三年被曹操所杀。当时曹操正值用人之际,求贤若渴,有才有德的孔融如何不入曹操法眼,甚至将其杀害呢?

人们普遍认为孔融被杀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屡次犯上激怒曹操。孔融一再地和曹操唱反调,最令曹操生气的一次是上奏《宜准古王畿之制》,说要尊崇汉朝天子,确保汉天子天下独尊的地位。

当时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孔融的奏章简直明目张胆地指责曹操的作为,引起曹操的强烈不满。可以说,孔融一直站在曹操的对立面,曹操又怎能不除之而后快。

5、阮瑀——字元瑜,陈留尉氏人

阮瑀是陈留人,陈留属于曹操的早期地盘。很早之前,曹操的弟弟曹洪就曾经邀请过阮瑀出山,但被拒绝了。后来曹操又多次召见阮瑀,请他出仕,阮瑀还是不为所动,连面都不见。

为了躲避曹操,他居然逃进深山老林居住,你说他是对曹操有多讨厌。曹操也火了,命人放火烧山,让他无处遁形,看你出不出来!阮瑀没办法,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被“绑架”出山。

不过阮瑀确实很有才华,而且精通音律,在曹魏的上层圈子混得很不错,和曹丕、曹植关系都很好。阮瑀的儿子和孙子阮籍和阮咸继承了他们家的优良家风,组成了继建安七子之后的第二个组合——竹林七贤。

6、应玚——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人

应玚生于公元177年,黄巾之乱起于公元184年,从那以后,大汉就没有怎么清净过。身在黄巾之乱重灾区和群雄混战核心区——汝南的应玚,从小就见惯了军阀的互相厮杀、百姓的流离失所,这为他后来的诗赋创作定下了一个浓、重的基调。

应玚出身于书香门第世家,从祖父应奉那一辈起,应家就奠定了良好的文学基因。应奉是一位奇才,他有“半面不忘”和“五行俱下”的能力。“半面不忘”就是指他曾经在是十多年前见过一个人半面,就是只看见了半边脸,十多年后,在路上偶遇这个人,他居然能一眼就把这个人认出来了。

“五行俱下”则是指他看书的时候,能同时看五行字。这种能力放现在来说,就是“最强大脑”,所以应奉的子孙都才思敏捷,天资聪慧。应奉有一个著名的儿子,也是应玚的伯父,叫应劭。如果你对这个名字不熟悉的话,那么你对曹操父亲曹嵩的死一定很熟悉,他的死引发了惨烈的徐州之战,而和曹嵩之死密切相关的,就是这个应劭。

7、王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人

在文学上,王粲与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而王粲不仅名列七子,而且是其中成就较大的一个,与曹植并称“曹王”。梁朝大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赞誉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同时,由于王粲的特殊经历和贡献,也使他成了中国古代幕府中的一名佼佼者。

王粲年少时,正值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在混乱的事态局势下,王粲遭遇了怀才不遇的瓶颈时期。王粲十七岁时,受司徒征辟,又被召为黄门侍郎,但王粲出于长安局势混乱并未赴任,之后,他前往荆州投奔同乡刘表,但事情并不如意,刘表见其相貌不扬,身体孱弱,又有过多拘束,所以并未看重他。

王粲于建安十三年归顺曹操,在此之前的作品或纪汉末战乱,或写其流落荆州时的羁旅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感慨,如《七哀诗》;归顺曹操后,主要是随曹操出征的感受,这些诗再现了汉末战乱的田园荒芜和满目疮痍,也歌颂了曹操的英明神武,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追随曹操为过效力的意愿。

本月排行

    世界之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