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趣闻 > 手机访问:m.whhjs.com
来源:www.whhjs.com时间:2019-11-01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金圣叹完全是古代的一朵奇葩,关键还绽放的非常灿烂,你可以说他是一个疯子,也可以说他是精神分裂,但是不能否认他的才华。两世为人,金圣叹像是看透红尘,出淤泥而不染,处乱世而不争,可惜于当世不容,最后还闹出让金圣叹冤死的哭庙案。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文学评论家,性格孤高冷傲,做事向来我行我素,狂放不羁,不懂金圣叹的人会觉得他太傻。很多人对金圣叹的印象就是那个戏说乾隆里的大才子,在开刀问斩的时候,还和周围人谈笑风生,似乎要被问斩的人并不是他,但是书评人都知道,金圣叹在书评方面觉得算得上是鼻祖的存在,成就至高。
在书评人中,金圣叹和脂砚斋绝对是当中的经典人物,他们著作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和《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古典文学批评领域的“双璧”,而金圣叹在文学批评上的造诣,特别是自身的学养方面更胜脂砚斋一筹,算得上评书第一人。金圣叹曾经立下志愿,要评点“六才子书”,庄子的《庄子》,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杜甫的《杜工部集》,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可惜后来哭庙案被处死,死前只完成了《水浒传》和《西厢记》的评点。
金圣叹的一生经历了两个阶段,前半生是晚明末世,后半生赶上清初的制度整合与重建。所以在他的身上,既有晚明自由放任的思想气质,也有身为遗民的尴尬与困惑。金圣叹同年贫苦,九岁入读私塾,从此刻苦勤奋,对学问的钻研之心极坚,学问根底很是厚重,且独立思索的见识和胆气极佳,成年后的桀骜不驯和狂放滑稽颇有“百年燃灯,一朝成佛”般的风度。
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当金圣叹给天下书籍“排座次”,类似古龙小说里百晓生列“兵器谱”一般,评《离骚》为第一才子书,《南华经》(庄子)为第二才子书,《史记》为第三才子书,《杜诗》为第四才子书,《水浒》为第五才子书,《西厢》为第六才子书的时候,虽然天下读书人大骂其“离经叛道”,但“六才子书”仍然屹立不倒。
对于这样一个妙人,留下的趣事自然是极多的。据说有一天,金圣叹去西湖灵隐寺找寺里的方丈,想要批佛经。方丈拒绝了他,说方丈不能批。金圣叹便退而求其次地说要看看佛经,老方丈显然很了解怪才金圣叹,怕他使坏亵渎了佛祖,又拒绝了他。
这下金圣叹不依了,和方丈吵了起来,两人吵到半夜,最后还是方丈退步,他告诉金圣叹,如果能对出他的对联,就让他看佛经,否则就要乖乖离开。方丈出的对联是: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情急,百思不得其解,只好遗憾地离开了。
三年后,金圣叹因“哭庙案”被押到刑场受刑。刑场上,金圣叹镇定自若,甚至向监斩官要来酒喝,他一边喝一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
他的儿子在场为他送行,见老爹那么乐观,孩子哭得更凶了,简直是哭天抢地。金圣叹反倒宽慰起儿子来,又问儿子那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是八月十五,中秋节。金圣叹一听,猛然想起三年前没有对上的对子,仰天大笑说:“中秋八月中!”然而他已经没有机会当面告诉老方丈了,只好托儿子转达。
说起让金圣叹冤死的“哭庙案”,源于顺治年间,吴县县令压迫百姓激起士人愤怒,于是金圣叹和一些士人聚集到孔庙,借悼念顺治驾崩发泄积愤,控诉县令暴政,结果江苏巡抚下令逮捕其中的十一人,最后决定杀一儆百,杀掉其中七人,金圣叹赫然在列。
据说金圣叹被关押在狱中的时候,曾请狱卒带信给家人,狱卒为了讨好上司,就带着金圣叹的家信向上司打小报告,结果上司打开金圣叹的家信一看,上面写得居然是:“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恨矣。”登时哭笑不得。可见金圣叹是有多乐观,临死前还有心情开玩笑。
还有更好玩的。据说金圣叹被杀头后,从他的耳朵里滚出来两个纸团,刽子手打开一看,一个写着“好”,另一个写着“疼”。而他行刑前劝儿子不要哭的时候,还给儿子出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莲子心中苦”。儿子当时痛彻心扉,肝肠寸断,哪有心思面对父亲的从容镇定。为了不给儿子留下遗憾,金圣叹随后自己对出了下联“梨儿腹内酸”。
这副对联里的“莲子”谐音“怜子”,“梨”谐音“离”,谁不明白他寓含其中的诀别之意?可惜一代文坛奇才就这样被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