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趣闻 > 手机访问:m.whhjs.com

【图】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到底有怎样的故事

来源:www.whhjs.com时间:2019-10-24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说起《回乡偶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没错,这就是大家小学都学过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大致写了贺知章晚年辞官回乡下的一种伤感的心情。那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具体的故事又是如何呢?贺知章的生平又是怎样的?在讲解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贺知章和这首诗吧。

贺知章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诏许之,赐鉴湖一曲。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

其间,写下《回乡偶书二首》,分为回乡偶书其一和回乡偶书其二,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肃宗以侍读之归,追赠礼部尚书。下面我们来看看贺知章的著名古诗回乡偶书二首。

回乡偶书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古诗译文

年少时离开家乡老了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改而两鬓的头发已花白。孩子们看见了个个都不认识,笑着问我这个远方的客人是从哪里来?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古诗赏析

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贺知章是武后时进士,历任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职,唐玄宗时辞去官职,当时已是85岁的高龄,诗人离开家乡几十年,突然回到家乡不被相认的境遇被刻画得非常深刻。

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

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本月排行

    历史趣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