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趣闻 > 手机访问:m.whhjs.com
来源:www.whhjs.com时间:2019-10-24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在兵法三十六计中,有一个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计谋,叫做空城计。该计谋的典故出自于《三国演义》,其相关人物更是无人不知。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位绝顶聪明的军事,大军师司马懿与蜀国最大功臣诸葛亮的智谋对决,似乎是被这计空城计决出了胜负,但究竟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细细了解这个典故,看看究竟是谁的智谋更胜一筹呢~
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失去街亭后,只有2500军士驻守在西城县。忽然,哨兵飞马来报:“司马懿引大军15万,往西城蜂拥而来!” 这时,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听得这个消息,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果然尘土冲天,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
诸葛亮当即传令:“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 杀! 大开四个城门, 每个城门用20个军兵, 扮作百姓, 打扫街道。魏兵到时,不可乱动,我自有计谋对付。”
传令下去后, 诸葛亮披鹤氅,戴纶巾,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来到城头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演奏。 魏兵的前哨急忙将这个情况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命令军队停止前进,自己飞马向前观望。
果然见诸葛亮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弹琴,左面一个少年,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少年, 手执麈尾。城门内外, 仅有二十余名百姓,低头打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怀疑城中有重兵,连忙指挥部队撤退。
他的儿子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有多少兵力,故意这样的?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板着脸说:“诸葛亮平时一向十分谨慎,从不冒险。今天大开城门,必定有重兵埋伏。我们若是冲进去,一定中计。你们懂得什么?还不快退!”
诸葛亮见魏军远去,哈哈大笑起来。众官员问他说:“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 今统率15万精兵来到这里,见了丞相,慌忙撤退,这是什么原因呢?”
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从不冒险,见我们这样镇定,怀疑有重兵埋伏,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险,只因为不得不这样啊!”
大家敬佩地说:“丞相的计谋,鬼神也不能预料啊!如果我们来指挥,必定会弃城而走。”
诸葛亮说:“我们只有2500人,若弃城而走,必定走不远,不是很快就会被敌人追上吗?”
其实不能仅仅用“多疑”作为司马懿撤兵的理由。那样显得太过草率。试想一下当时场景,十五万大军啊,就因为诸葛弹一弹琴,就匆忙撤军?完全可以派出一支小部队先行攻入城去试探一下;或者派大军先将空城包围起来再说倒要瞧你诸葛亮这琴,究竟能弹到几时?当时蜀国已连败数战,匆忙间怎能组织大军抵抗。但是,大军撤了到底是为何呢?
司马懿的仕途,是大起大落,充满着艰险的。他时常遭人嫉妒,政敌很多,做事往往受到多方的牵制。司马懿领兵后,在战场上遇到诸葛亮这一劲敌。战场上的数度交锋,诸葛亮充分领教过司马懿的厉害。正因为有司马懿在,智如诸葛也不能把魏国怎么样。
换而言之,司马懿能在魏国被封大都督,某种意义上讲,靠的竟是诸葛亮的“功劳”。因为满朝的文武,只有他司马懿可与诸葛亮一较高低。有诸葛亮在一天,他司马懿便一天在朝中有用,政敌就奈何他不得。
而如果哪天诸葛亮一旦不在了,在“空城”里虚张声势的诸葛亮虽然势单力孤,此时虽正是歼之灭之的大好时机,但老于世故、深谋远虑的司马懿,这时候却不能不去考虑许多战场之外的东西,比如,一旦魏军大获全胜灭掉蜀国后,自己个人的生死存亡。很显然,一旦抓住了诸葛亮,魏国面临的大敌也就不复存在了。既然魏国不再有致命的死敌,自己也便失去了独特的价值,就会在激烈的朝廷权谋战争中,再一次被政敌们置之死地。
所以,眼看胜卷在握,明知前方是一座空城,司马先生毅然的撤军了。放诸葛亮一马,何尝不是放自己一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