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趣闻 > 手机访问:m.whhjs.com
来源:www.whhjs.com时间:2019-10-19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昭君出塞的故事名垂千古。王昭君与西施、杨玉环、貂蝉并称中国四大美女,生于西汉南郡。王昭君先后被迫嫁给匈奴王父子,她嫁匈奴后迫不及待地上了一道请回归汉朝的表章,汉成帝拒绝了昭君的回乡请求,王昭君先被嫁呼韩邪单于,生一子,为右日逐王。现在就让我们再来熟悉一下昭君出塞的故事吧!深受拥戴千古流传.她的历史功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团结的史册.
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故事。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公元前33年,已经统一匈奴全境的呼韩邪单于出于对汉王朝的感激,到达汉长安城朝见汉元帝,请求“婿汉氏以自亲”,主动提出愿意做汉朝女婿,使汉匈关系和上加亲,这与之前汉室为平息边患,被迫“和亲纳贡”完全是两回事,是降低身份,表示友好感戴。汉王室素为礼仪之邦,君臣均认为这是件好事,汉元帝痛快地答应呼韩邪的请求,并在后宫征求外嫁的宫女。王昭君便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自愿请嫁,脱颖而出,昭君嫁三年,呼韩邪单于去世,依游牧民族 收继婚制 习俗昭君应嫁呼韩邪单于长子 复株累单于。 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 由是昭君复嫁 呼韩邪单于长子 复株累单于,两人 被迫再次共同生活十一年,复株累单于去世。王昭君卒年不详,据匈奴史专家林干推测其可能于公元前六至一年间于漠北的匈奴庭去世。
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那时, 王昭君,迫于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 “父死,妻其后母” 的风俗,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 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晋武帝) 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日后名标青史的!难道当时王昭君没有考虑到匈奴地处北地、遥远偏僻,蛮荒寒塞,语言不通,风俗迥异,再是本朝公主细君解忧被迫远嫁的悲剧,朝野尽知,细君公主思念故乡的诗歌更是在宫廷流传: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苍穹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王昭君应该都知道这些,也注定对留在汉宫还是远嫁边地做了认真思考,才做出孤绝的选择。当初,她既不肯贿赂画师以求召幸,几年的冷宫生活更使她清醒地认识到,继续呆在汉宫的活地狱中,也只有忧伤到死,然后与那些宫墙外的累累白骨为伍,与其在此虚耗青春,不如去边地一搏。性格决定命运,正是在关键时刻,王昭君抓住了机遇,挺身而出,登上历史舞台。呼韩邪返回草原时,汉王朝为其举办高规格的欢送宴会,百官咸集,宾客如云,在喜庆的音乐声中,盛妆的王昭君在4名宫女簇拥下来到宫廷,王昭君的美貌与丰采,像一束朗朗的阳光照亮整个宫廷,真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连汉元帝都大吃一惊,没想到后宫竟有如此绝代佳人,想留在汉宫自己享用,又无法失信匈奴,只好忍痛割爱,允嫁匈奴,呼韩邪压根没有想到能够得到大汉王朝这样一位雍容华贵的绝代美人,自然大喜过望,感激万分,当即表示愿意确保汉王朝上谷以西至敦煌(今山西至敦煌近三千公里)的边塞安宁,这应该是王昭君为汉王朝作出的巨大的历史贡献。
不管是出于对王昭君的歉意和留恋,或是对汉匈和好关系的重视,汉元帝对昭君出塞和亲都高度重视,改年号为“竟宁”,意谓边境永熄烽火,和平安宁。呼韩邪汗王则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即胡汉友好皇后。呼韩邪与王昭君离开长安时,汉王朝又破格赏赐陪嫁,仅是锦帛便多达2800多匹,加之谷物、茶叶各类用品,车载马驮,浩浩荡荡,汉元帝与百官亲送出长安城10里,这在汉匈关系史上也属浓墨重彩,空前绝后。之后,王昭君在匈奴大汗呼韩邪陪伴下踏上出塞的道路,一路北行,经朔方、过五原到达阴山脚下匈奴王廷所在地。据说途中,王昭君弹琴自娱,引发大雁低飞倾听,此谓成语“沉鱼落雁”的由来。王昭君由此走进一片完全陌生的天地,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社会,但却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
毕竟,2000年岁月过去,王昭君在塞外生活境况与细节已无从细考,只能从史书查找,《汉书·匈奴传》记载的大致情况为:王昭君出嫁匈奴汗王,先后生了三个儿子,取匈奴名伊屠智牙师,后为匈奴日逐王。不幸的是,仅仅两年,年仅42岁的呼韩邪汗王去世。根据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习俗,老单于死后,王昭君便应该改嫁给老单于前妻之子,不仅匈奴王廷如此,游牧民族基本如此,这也是环境艰苦所致,“肥水不流外人田”。司马迁在《史记》中分析:“苟利所在,不知礼仪。”如兄死,嫂子连同牛羊一块可以由兄弟继承;父死,后母和牛羊一块由儿子继承。呼韩邪与前一个阏氏所生儿子叫复株累若革继承了单于位置,提出婚娶。王昭君到匈奴刚两年,尚未完全习惯,加之单于去世,对再嫁儿子的事思想难以接受,上书朝廷,要求归汉。岂料,这时曾因昭君美貌,“意欲留之”的汉元帝已去世,继任的汉成帝从汉匈关系的大局考虑,敕令昭君:“应从胡俗”,即改嫁小单于。其实,小单于时年20岁左右,与王昭君年龄相仿,他亦爱慕王昭君的美貌,两人倒般配,婚后十分恩爱,生养了两个女儿,长女名叫须卜居次,小女名叫当于居次,日后均嫁给匈奴贵族,在匈奴王廷身居要津,由于汉匈血缘关系,很自然地在汉匈和睦相处上起到积极作用。小单于在位12年亦去世。
之后,再无王昭君婚嫁记载,而西汉远嫁今新疆伊犁乌孙的解忧公主,曾在40年间三嫁三代单于,尽管不是嫡传父子。王昭君在塞外,备受两代单于宠爱,子女亦为贵族高官。若仍在汉宫,汉元帝去世,即使不被无辜陪葬,新君立后,注定被打进冷宫,成为白头宫女,寂寞终生。诚如一首唐诗所说:“寂寥古行宫,寂寞宫花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应该说历史已经证明,王昭君当年选择的正确,生活也给了这个倔强而磊落的女子最大回报。千百年来,王昭君出塞和亲,成为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功绩在生前死后都得到公认和尊崇。近年从呼和浩特附近和包头市出土的西汉晚期古建筑中,都有“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12字砖和“长乐未央”瓦当,表明长城沿线各族群众对昭君出塞的热情颂扬,企盼汉匈和好,边境和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