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趣闻 > 手机访问:m.whhjs.com
来源:www.whhjs.com时间:2019-10-09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你知道魏征这个人吗?你听说过魏征吗?提到魏征这个人,你想到了什么?别光记得现代人口中的那个偶像歌手魏晨,我们今天要说的是那个跨越了北周与隋唐时期的古代著名的大宰相魏征。他的一生是贞忠的,他的离去是他的君主唐太宗心中的痛。但唐太宗却砸掉了他亲自为魏征刻下的墓碑,然后又重新立了一个。这是为什么呢?魏征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魏征的一生吧。
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 ,也有说在河北晋州)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魏征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极言直谏: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李世民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欢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因受贿被下臣侮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况得以反映上来。”
李世民和魏征,千百年来,这二个明君与诤臣之典范的响亮名字,一直在中国大地上久应不息。他们两人之间的君臣之情谊,合作之默契,诸多之佳话,在历史上广为传颂并被称道至今,成为后世君臣竭力仿效的楷模。可为什么魏征死后不久,李世民就下令砸毁魏征墓碑呢?这实在是因为魏征犯了为人臣子之大忌而死后又无利用价值所致。为什么这样说呢?
魏征得势受宠后,竟忘了自己与李世民曾是欲置对方于死地的政敌关系魏征出身河北巨鹿魏氏,是北齐之名门望族。他的生存信念是“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在这一信念支撑下,魏征先后或主动或被动地改变了五次主人,在他成为李世民门下臣之前,是以谋士身份奔走于李建成鞍前马后的。在此期间,他曾为李建成献出了及早动手除掉李世民的毒计若干条。李世民玄武门干掉李建成后,马上就把魏征喊来痛骂:“你这个背主弃义的小人,为何明目张胆离间我兄弟情感?”魏征则从容说道:“当日皇太子李建成若听从我的劝告,哪会遭逢今日之祸?”面对欲置自己于死地且又死不悔改的魏征,李世民居然以政治家的风度和韬略“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魏征泄秘宫事戳了李世民龙之颜面,是魏征死后受辱的直接原因。魏征越位荐相犯了李世民心之大忌,是魏征死后受辱的根本原因和政治原因。可能有朋友要问,那李世民为什么又要修复魏征墓碑呢,难道是李世民承认自己委屈了魏征不成?修复魏征墓碑是真,但这只是李世民为自己的光辉形象又添抹了一层重重的浓厚靓彩而已,并非想为魏征平反。贞观十八年初,李世民东征高丽失败后耳边重又响起自己大言不惭地批评魏征的话,感觉十分丢面子,不得不对群臣说出了“如果魏征在,决不会让我有今天”的反省话,他一边承认错误,一边又下令重修了魏征墓,并且让魏征的儿子承袭了国公的爵位。李世民的真正用意是修复了自己的面子,重塑了自己的纳谏惜臣形象.
魏征,被誉为一代名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辅佐唐太宗创立"贞观之治"伟业。鲜为人知的是魏征曾经"五易其主",在六个人属下为官。617年魏征在武阳郡城元宝藏处掌管文书。元宝藏和李密之间书信往来,多由魏征起草。元宝藏归降李密之后,魏征随之被李密安排出任元帅府文学参军。619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征随李密投靠李唐,被提拔为秘书丞。自请按赴山东,说服李積和元宝藏降唐。同年9月,窦建德攻陷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委任魏征做了起居舍人。
621年5月,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将其生擒。魏征再次降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征为太子洗马(协助太子理政的文官)。魏征协助李建成平定山东,擒斩刘黑闼。626年,李世民先发制人,一手导演"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魏征再次"良禽择木而栖",追随唐太宗李世民佐政。《贞观政要》记载,魏征向李世民直言面谏50余次,奏疏11件,一生谏诤"数十万言"。生前被李世民倚为肱骨,死后万世流芳。封建社会讲究“三纲五常”,推崇"忠君"、"良臣不事二主",魏征也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