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趣闻 > 手机访问:m.whhjs.com
来源:www.whhjs.com时间:2019-09-11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在古代,战火连片不休,最遭殃的无非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们。那时候有很多人打仗有勇有谋,在当时艰苦的时候,能够大胜仗赢得自己的一番事业是非常了不起的。卢象升是明朝末年有名的人物,他为明朝皇帝效力,镇压农民起义,有了自已的一番天地。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卢象升。
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江苏宜兴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迁大名知府、大名道。崇祯二年(1629)募兵保卫京师(今北京),镇压农民起义。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十七岁"补博士弟子员",天启二年(1622年)举进士,授户部主事。象升能与士共甘苦,善于驭下,过著苦行僧式的生活,史载"(象升)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崇祯二年(1629)募兵保卫京师(今北京),镇压农民起义。七年以军功进佥都御史,抚治郧阳。任职期间备兵设屯,扼要设防,屡向朝廷奏请进剿农民起义军,很受器重。治军严刻,用兵以凌厉凶狠见长,屡获战绩。
八年升任巡抚,总理直隶、河南、山东、四川、湖广5省军务,多次攻围堵剿农民起义军。九年,清军攻入喜峰口,他再度率师进驻京畿,旋改总督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山西军务。抵任后,巡阅边关要地,修台筑墩,严明军纪,操练兵马,增强抗击清军的作战能力,使清军数年不敢进犯。十一年九月,清兵逼近京师,受命督师,以兵部尚书秉尚方剑,驻兵昌平。召对时,向崇祯皇帝陈明抗清大义,但以为官直言和坚持抗清,遭宦官高起潜、兵部尚书杨嗣昌等嫉恨,虽名为督天下兵,实辖兵员尚不及2万。又由于杨嗣昌等人多方牵制,抗清战争难以取胜。后因崇祯帝听信谗言被去职,以侍郎视事,手下仅有疲卒5000,乏食空腹,哀呼莫应。
卢象升是东林党派系的将领,而杨嗣昌是不耻东林党和阉党的无党派。《东林列传卷五》中花了五千字的大篇幅对卢象升极尽歌颂赞美,一开篇就写道:“象生喜立名节,弱冠卽与东林诸君子徃来”,早早就加入了东林党。卢象升形象的无比高大完全是因为主笔《明史》的东林党的美化和拔高,而作为东林党政敌的杨嗣昌则很不幸地同田秀英一起被丑化,被栽赃。真实的卢象升战绩一般,但架不住运气好。 崇祯二年带兵勤王,但根本没碰到清军,后在大名剿匪,大名在河北,紧邻北京,能有多少匪可剿?
崇祯八年升任五省总督办东南,而洪承畴办西北,剿匪的仗主要都是洪承畴的陕西军打的。幸运的卢象升在一年后的崇祯九年又升任宣大总督,辖宣府(即河北宣化)、大同、山西三抚三镇,宣大不是清军的主攻方向,所以也没什么大事。一句话,没打过什么大仗恶仗,都是小打小闹却善于吹嘘,结果愣是忽悠的崇祯一愣一愣的,把他当个人才,尚方宝剑是赐了一回又一回。没经过大风大浪的卢象升最后与清军一交战就战亡,虽然能带兵,但能力有限,尤其是毫无大局观,最后误人误国。
中国古代之英雄,三十九岁是个坎。如岳飞,如郑成功,如李自成,还有今天要讲的卢象升,都是三十九岁魂归天国。卢象升,二十二岁即中进士。他在统兵之前,即已文武双全,尤善射箭。《明史》记载,年少时,他“暇即角射,箭衔花,五十步外,发必中”。有空闲时间即练习射箭,五十步外,百发百中。别小看了这五十步,明朝考武举,“初场试马上箭,以三十五步为则;二场试步下箭,以八十步为则”,卢象升能在五十步外箭箭皆中,已很不容易了——放到清朝,他完全有考武状元的能力。要知道,康熙中后期,步射五十步中两支即合格,到了乾隆年间,更是三十步,六支箭中两支就可以了。
卢象升以文进士而出镇带兵,才能在军队中得到充分发挥。然则,在明末乱世,财政紧张,发饷拖延,兵将不用命,临阵脱逃者众,不是光有才能,就可以带好兵的。卢象升之所以能在对付农民军与清军的战斗中屡立战功,与他的两大特点分不开。其一是身先士卒。《明史》记载,“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根本不怕死。农民军士兵纷纷表示,卢阎王太厉害了,千万别挨他的身。其二,在于体恤下级。我们知道,袁崇焕仗着有尚方宝剑,在皮岛杀了毛文龙,导致辽东失去一大屏障,清军少了后顾之忧;卢象升呢?三次被授予尚方宝剑,“未尝戮一偏裨”。
尽管如此,他跟袁崇焕的命运,却极其类似。都是文臣带兵,都是受人掣肘,都是受人诬陷。袁崇焕被抓凌迟,百姓争买其肉;卢象升与清军力战而死,因权臣杨嗣昌不爽他,八十天后才得以收尸埋葬……妻子、弟弟连续两年请求封典,都被拒绝,直到杨嗣昌失势,崇祯皇帝才给他加赏。曾与卢象升比试过射箭并从此被倾倒的宁永芳曾如此鸣冤——朝廷“待卢公何薄,待洪承畴何厚也!”而他的部下俞希龙在被太监王之心打得皮开肉绽,硬要他承认卢象升是临阵脱逃,躲到不知哪里去了时,仰天长叹——国家若负卢公,再无忠臣也。